(1)嗜睡:病人處于病理性的睡眠狀態(tài),可被喚醒,醒后尚能保持短時間的醒覺狀態(tài),但反應較遲鈍,一旦刺激去除,則又迅速入睡。
(2)意識模糊:病人有定向障礙、思維和語言也不連貫,可有錯覺、幻覺、躁動、精神錯亂等,常見于急性重癥感染的高熱期。
(3)昏睡:病人處于熟睡狀態(tài),不易喚醒,雖在強烈刺激下(如壓迫眶上神經(jīng) )可被勉強喚醒,但很快再入睡,醒時答話含糊或答非所問。
(4)昏迷
淺昏迷:瞳孔對光反射、角膜反射、吞咽、咳嗽及各種防御反射仍存在;
深昏迷:對強烈刺激也全無反應,瞳孔散大,所有反射均消失。
(1)急性病容:病人面頰潮紅、煩躁不安、呼吸急促、痛苦呻吟等。
(2)慢性病容:病人面容憔悴,面色蒼白或灰暗,精神委靡、瘦弱無力。
(3)病危面容:病人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發(fā)紺,表情淡漠,眼眶凹陷,目光無神,皮膚濕冷,甚至大汗淋漓。
(4)二尖瓣面容:病人面容晦暗,口唇微紺,兩面頰呈淤血性的發(fā)紅。
(5)甲狀腺功能亢進面容:病人面容驚愕、眼裂增寬、眼球突出、目光炯炯有神、情緒激動易變。
(6)滿月面容:病人面容圓如滿月、皮膚發(fā)紅、常伴痤瘡和毳毛。
一、顏色
(1)蒼白:多由血紅蛋白量減少或末梢毛細血管充盈不足所引起。
(2)發(fā)紅:由于毛細血管擴張充血、血流加速或紅細胞量增多所致。
(3)發(fā)紺:因為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的絕對量超過50g/L,易在舌、唇、耳郭、面頰、肢端出現(xiàn), 多見于先天性心臟病、 心肺功能不全和某些中毒的病人。嚴重貧血病人如血紅蛋白量少于 50g/L 時,即使全部血紅蛋白處于還原狀態(tài),也不出現(xiàn)發(fā)紺。
(4)黃染:見于膽道阻塞、肝細胞損害或溶血性疾病的病人。
(5)色素沉著:見于慢性腎上腺皮質(zhì)功能減退癥及肝硬化等病人。
二、皮膚或黏膜下出血
直徑不超過 2mm 者稱瘀點 (出血點 );直徑在 3~5mm 之間稱紫癜; 直徑在 5mm 以上者稱瘀斑;片狀出血伴局部皮膚隆起者稱為血腫。常見于血液病病人。
三、蜘蛛痣
由于皮膚小動脈末端擴張。其產(chǎn)生與肝臟對體內(nèi)雌激素滅活功能減弱有關(guān)。
以上是關(guān)于衛(wèi)生資格考試的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,了解更多考試資訊,敬請關(guān)注“遵義考試網(wǎng)”微信公眾號。